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
借問酒家何處有? 牧童遙指杏花村
淅瀝淅瀝細雨,讓我無法忘了這節日
在臺灣清明節是春假
大家都放假準備拜祭祖先
我有多少年沒有回去掃墓了?
我又有多少年沒有在這日子拜阿祖、阿公、外公、外婆及爸爸了?
清明節掃墓是我從小期待的一個活動
我的爸爸媽媽都讓我們很小的時候去墳墓,沒有避忌,因爲我們相信阿祖會保佑我們的,還有爸爸每次說阿祖喜歡熱鬧及女兒
因爲就一年只有去墳墓一次
而去拜祭的祖先是我從沒看過的親人
可是那一張照片卻是讓我深深記得
天還沒破曉我們就到義山
在大大的義山裏要找到沒有門牌的墳墓只能單凴直覺及印象
從前的從前,一年生長的野草根本都很難找到,我們相信阿祖在這一天等待我們來,所以都會嘴裏念念有詞“阿祖,我們來看你咯”(福建話)阿祖先似乎知道子孫們要來,很快就讓我們找到。
墓碑刻上阿祖的名字,左右刻有福建 永春,下放還有 北門外 這簡單的7個字讓我知道我的根在哪!
左右兩墻一邊有子孫的名字;一邊有山明水秀的畫
紅漆金漆毛筆火水是我每次都會確定要帶的工具
因爲我喜歡填寫墓碑,我覺得那是很有意思
大家分工合作,大約兩個小時我們就結束回家繼續拜拜
(突然想到,以前都只有在這一天可以見到叔公及嬸婆)
時代的轉變除了阿祖、外公及外婆是埋葬的;阿公及爸爸都是火化放入骨灰閣的
所以要去掃墓的機會也不多
記得小時候寫作文關於清明節都會提到遊子
當我開始在外地念書的時候(做遊子)就沒有回去掃墓了
我被責問過被長輩說過
因此那個時候我自己想過,我無法回去掃墓並不代表我不思念往生的親人
自問除了墳墓以外, 每次從ukm回家經過孝恩園我都會很自然的彎進去看阿公
而爸爸的,我一旦想他就去懷恩園‘探望’他
有些東西不需要做給人家看----no point and no meaning!
所以我問心無愧,也不再理會
可是,我還真的很想到阿祖的墳墓
到那我從小就有的回憶
到那有我跟阿公及爸爸的回憶
記得最後一次去的時候是下雨
我和哥哥穿雨衣撐傘等雨停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